略论机械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国进民退”现象

2017-10-19 15:44:42 dqj9008 148


自去年以来,五金、木材、金属、铁矿石、煤炭、钢铁等多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中小制造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最近,又一波涨价潮再度来袭,先是台湾地区部分机床厂接到日本发那科(Fanuc)的通知,中心控制器的价格将会上涨5%~10%,接着肯纳亚洲、南昌硬质合金、春保森拉天时等刀具合金企业也相继发出了涨价通知。同时,据上周末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的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从19.1%下降至16.5%。

1505531208.png

  在这样的境况下,小编发现,虽然价格上涨且企业利润增速放缓,但是这些上游的原材料企业通过价格转嫁而盈利依然持续。而中下游的机床制造企业由于制造业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无法提价,利润空间明显受到了挤压。

 

  但神奇的是,同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在国企身上,数据显示,7月份国有企业的利润增速却从13.5%猛增到34.2%,赚的盆满钵溢。

 

  由于制造业产能过剩,从去年开始政府提出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接着环保部启动了被民间称之为“史上最严厉的环保督查”行动,许许多多规模小、环保不达标的中小民营企业被干掉。产能去了,价格进一步暴涨了,但是这些基本都没中小企业什么事,上游企业中,大量的中小民企被关停,剩下以国企为主的大中型企业安然享受着政策红利,依然吃香喝辣。至此,新一轮制造业的“国进民退”的现象开始形成。

 

  诚然,小编也理解政府的苦心,淘汰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能够让制造产业避免无效的竞争,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更新换代,从而形成一个良好市场。但是,供给清出是否一定要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推行来减少时间,小编认为有待商议。

 

  其实在这三、四年来,我国的生产价格指数一直是呈负增长的态势,过剩和落后的产能在市场的作用下已经在缓慢地被淘汰,而且也不可能再死灰复燃。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等一等,避免行政的过度干预,在大方针指引下,交给市场调节让其缓慢过度呢?虽然这样的过程漫长而又苦涩,经济增速持续下降、银行坏账率会进一步上升,但只要熬过了这段艰难岁月,未来必将是一翻阳光普照的情景。而且,经过了这一番历练,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会更加强大,效率和收益也必然大幅度提升。

 

  当然,由于特殊的关系,国企在改革,政府都不会不管不顾,一般会在刚开始的阶段,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政策红利,即所谓的“扶上马,送一程”,希望改革的阵痛期,顺利实现改革过渡。但我们看到的结局往往是,扶上马之后的国企往往断不了奶,最后成了“吸血虫”,而政府期待的市场化运营则遥遥无期。

 

  所以小编认为,制造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国进民退”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和警惕,不应以牺牲民企为代价客观上为国企改革提供政策红利,这对于一个健康良好的制造行业环境的形成,是不利的。

 

  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市场调控一切,虽然偶有失误需要“看得见的手”来辅助修正,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市场的力量。在顶层设计方面,政府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及时且至关重要的,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是否更应该凭借市场的力量呢?